新疆和田玉文博馆的玉文化传承之路

2019-10-14

“登昆仑兮食玉英,与天地兮同寿,与日月兮齐光。”这是屈原大夫赞美和田玉的诗句。华夏民族的玉文化绵延不绝8000年,大约在4500年前,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新疆的和田玉,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追寻心灵的寄托、探索生活之美逐渐成为了许多国人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。

IMG_2195.jpg

国玉新疆和田玉文博馆成立于2013年7月,是全国首家将全面介绍、收藏研究、陈列展示和田玉标本与鉴赏、学习中国传统和田玉文化融为一体的专题类民办博物馆,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一项空白。同时,也填补了和田玉行业在发展进程中缺失、遗漏的文化部分。国玉新疆和田玉文博馆秉承以文博馆为窗口、大力宣传和田玉文化的理念,通过和田玉文化的引导让社会各阶层更为充分了解新疆文化,文博馆的成立丰富了驻京办文化氛围,得到新疆各级领导的肯定。

六大篇章解读和田玉文化

国玉新疆和田玉文博馆是一本立体的和田玉文化教科书,强调人与历史沟通互动,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。文博馆以六大篇章为基础,从多个角度深刻解读和田玉,包括大器天成(天赐篇)、大音希声(采玉篇)、大美千年(历史篇)、大巧若琢(琢玉篇)、大雅似简(现代篇)、以及和田美玉影院。同时,馆内现场还展示了和田玉的创作和工艺制作过程,不定期开展大师作品展、邀请相关学者进行学术讲座,全面展示和田玉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精髓。

IMG_2184.jpg

中国玉文化史是以玉石为载体,反映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。国玉新疆和田玉文博馆大美千年(历史篇)分三个阶段(神玉时期、王玉时期、民玉时期)讲述玉文化的发展历程。从祭拜鬼神、标志权位,再到蕴育德行、显示富贵,玉器的功能也随之走过了诸如体现礼仪、象征权势、用于丧葬、美化装饰、生活日用、欣赏把玩的历程。它折射出历史流转、光阴变迁的中国文明史,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,深刻影响着国人对德行操守的理解、追求,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、夙愿。毫不夸张地说,玉器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,发挥着其他艺术品无法取代的作用,至今仍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中华儿女。


阅读826
分享